商界大佬段永平的200条商业逻辑,不管是否创业,都应该要知道
4、企业经营 健康长久是最重要的
(53)我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里最重要一条,我们追求的是“更健康、更长久”。我们没有说更大。2000年,《亚洲周刊》的人采访过我一次,他说50年以后如果在一个媒体,在一个报纸的头条新闻是关于你们公司的新闻,你最希望是什么样的新闻?我说任何新闻。这说明我还活着,我相信我们公司还会活着。(2007-07-07)
(54)企业最重要的是生存和发展,不在乎一、两个机会就能“暴发”起来,那样是不会长远的。(《世界经理人文摘》专访,2001-02-01)
(55)中小企业大批倒闭从来都是正常的,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一次,发达国家也一样。其实中大企业倒得也不少。所以,更健康更长久才最重要。(2010-08-10)
(56)快就是慢,这是我对企业最基本的一个理解,快不是目的,安全准时到目的地就行了。本来这是大白话,但是真正很少有人做到这一点。(2007年,《南方人物周刊》采访)
(57)我们公司不会把追求干倒谁作为目标,也不会把市场份额,销售数量及排名作为我们的追求目标的。我们追求的是改善用户体验,做出最好的产品,其他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2017-03-21)
(58)我很反对所谓的“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管理是个系统,要做到平衡,哪一样都不能少。我们把“经营管理”形容为一个木桶,一个木桶装有7块木板,哪块都不能短,但是哪块长了是没有意义的,这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企业要进步、要持续发展,就要做到各方面都同步发展,这是最经济的。(《世界经理人文摘》专访,2001-02-01)
敢为天下后,后中争先
(59)所有的高手都是敢为天下后的,只是做的比别人更好。我们公司成功不是偶然的,坚持自己的“Stop Doing List”,筛合伙人,筛供货商,慢慢地就会攒下好圈子,长期来看很有价值。
(60)“敢为天下后”指的是“做对的事情”,“后中争先”指的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2018-09-30)
(61)“敢为天下后”指的是产品类别,是因为你猜市场的需求往往很难,但是别人已经把需求明确了,你去满足这个需求,就更确定。“后中争先”指的是做好产品的能力,没有能力“后中争先”的地方是绝对不该去的。(2018-09-30)
(62)老子说的,“吾有三宝,一曰勤,二曰俭,三曰不为天下先”。我觉得,其实做企业非常简单,叫做“consumer retation”(消费者导向),这个东西说起来非常简单,但真正这样做的人非常少,绝大多数都是生意导向、赚钱导向。只要你觉得这个市场足够大,时间足够长,我就什么时候介入都是不晚的。假设这个市场有五十年的市场,你说我晚五年有什么关系吗?没有什么关系。(2008-01-08)
(63)很难有企业不靠创新可以生存下来的,但创新是指在用户导向前提下的创新,而不是为了不同而不同的创新。我们公司把这叫差异化。盲目创新是危险的,而消费者导向前提下的创新是企业生存的一个重要基础。(2010-03-08)
(64)没有差异化的“敢为天下后”,是无法生存的。“敢为天下后”的前提一定是你能够提供出你的用户群需要而别人没有或不能提供的“差异化”的产品。
(65)“消费者是理性的”意思是从长期来看的,套用一句俗语叫“童叟无欺”。也就是说,无论消费者眼前是否理性,我们都一定要认为他们是理性的。不然的话,你经营企业就可能会有投机行为,甚至会有不道德行为。(2010-03-26)
(66)几乎所有大公司都是从小公司起来的,最重要是你能有消费者导向的观念。(2011-02-21)
(67)“敢为天下后”里还有一个隐含的意思,就是“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2019-10-20)
(68)“敢为天下后”对较小的企业尤其重要。我们实力本来就不强,很难跟世界级的大公司相比。因此,我先看国外大企业做什么产品,而且要看它什么产品好卖,然后我再做什么,这样成功的几率要大得多。先与后是相对的,暂时的。进入市场有先后之分,这只是竞争的开始,后来者确有不利之处,但超越前人本身就是巨大的动力和目标,而且在更后面看清对手和市场,更容易看到,自己的差距,也更容易少走弯路,只要能找到突破口,就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快速切入,快速跟进,后来居上。
(69)我们会在产品的成长期与成熟期之间进入一个市场。我们大部分的产品都是在这样一个时期进入的,电话机有点特殊,是在产品的成熟期进入的,那是因为我们觉得该市场潜力非常巨大。我们不会在一个产品成长期的初期进入一个市场,因为我们看不清楚它是否真的有市场,我们等到产品已有良好的上升态势时才介入进去。
我们会分析市场与产品的几个方面:一个是市场的潜力有多大,其中包括对该产品的获利能力的分析。二是要考虑市场现存的竞争者和潜在竞争者都会是谁,做一个详细的实力比较。这里最重要的是比较分析,而不是简单地说对手强还是弱,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进行比较。如果认为在这个市场依然能够站得住,那就可以进去了(《世界经理人文摘》专访,2001-02-01)
(70)“敢为人后”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我们也有失败的时候。但是,每当我们进入一个市场,我们是有“平常心”的。所谓“平常心”就是要看到机会,同时也一定要看到风险,要清楚企业是否能够承受其中的风险。对于我们来说,失败了也就是一个产品、计划的失败而已,对我们并没有产生根本的影响。我们没有像赌博一样,全部一下子投进去,一旦失败,整个企业就陷入困境了。(《世界经理人文摘》专访,2001-02-01)
聚焦
(71)鸡肋原则:即毛泽东讲的“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原则,也就是焦点法则。我们做的产品都是国际大公司食之无味、不想做的东西,好比是它的“鸡肋”。用拳头打跳蚤,它犯不着。但我们在这方面却有优势,能够做得比他们强。(2011年步步高内部讲话)
(72)单一比较容易聚焦,这意味着把事情做对的效率高,同时犯错误的概率低。要做到“单一”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因为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2011-04-09)
(73)我们每个事业部都是高度独立和专业化的,都非常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我们不会为了多元化而多元化。(2010-03-09)
(74)OPPO、vivo的年收入合计有400亿美元(2018年),现在的规模已不再提鸡肋原则了。(2019-03-26)
(75)我当时一直都说,从来没见过企业多元化成功的例子,GE是个例外。现在看来,时间长了都不行。(2018-10)
(76)性价比都是给自己找借口,就是性能不够好。一定要把重心聚焦在用户上,也不是我们非要做高端还是低端,只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了,满足了一部分人群的需求。即使苹果,也没有满足所有人。(2018-09-30)
营销不是本质,本质是产品
(77)营销不是本质,本质是产品。营销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瞎说,企业文化最重要。广告最多只能影响20%的人,剩下80%是靠这20%影响的。营销不好,顶多就是卖的慢一点,但是只要产品好,不论营销好坏,20年后结果都一样。(2018-09-30)
(78)任何产品开始时跟风买的都是大部分,最初懂的20~25%的人最关键。(2012-04-26)
(79)“终端制胜”的说法就像最后让你吃饱了的那个馒头。(2012-08-31)
(80)“品牌”就是公司过去做过的所有事情(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烙印(印象),好坏大家都会记得的。(2019-08-20)
(81)OPPO这个牌子我们推出来的时间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我们从2000年就开始设计这个品牌了,设计的主要的动因是我们考虑得比较长远。当我们要走向全球的时候,我们不可能用步步高这个牌子去走,那么一定要有个国际品牌,所以就不是中国人设计的。我们自己要设一个中英文品牌的话,肯定会很怪异,自己觉得挺好,老美还读不出来,或者说不顺口,说不舒服。所以,OPPO是请的是欧洲人设计的,而且是全球一个一个国家都做过语音测试,包括网站,包括所有的,花了很长的时间。(“财经会客厅”采访视频,2010-03-22)
不讨价还价、不负债
(82)OPPO、vivo的年收入合计有400亿美金,没有Sales部门,没有折扣、返利,大小客户一视同仁。(2018-09-30)
(83)我们公司卖东西是没有还价空间的,所有的客户都是一个价,不管生意大小,生客熟客。刚刚开始经营企业时我就发现,“谈生意谈来谈去”主要是在谈价钱。人们把大量时间放在谈价钱上,而且在谈的过程中经常还需要诈来诈去的。对于卖东西的业务员来说,价钱的授权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他们总是要找更上一级领导去获取更多授权,所以领导就会变得非常忙且没有效率。所以我们在20多年前就没有讨价还价了。不讨价还价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大家慢慢想。(2015-06-12)
(84)负债的好处是可以发展快些,不负债的好处是可以活得长些。(2010-04-21)
(85)贷款和用margin,赚的时候快,赔的时候更快。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湿一回鞋就湿一辈子,为什么要冒这个险呢?有些机会总是要错过的,只要保证抓住的是对的,就足够了。我们过去的大部分竞争对手都消失了,我们还健在,道理也许就在此。(2018-09-30)
(86)当时(2012年中)OPPO和vivo都面临很大困难,我们当时不是很确定我们是否能过得去,所以当时大家达成一个共识:如果我们要倒下的话,一定不要倒的很难看,不要欠员工钱,不要欠供应商钱,要尽量保护代理商......我们2012年没亏钱,2013年没亏钱,但12-13年那一整年亏了非常多的钱,到13年中终于挺过来了。(2019-05-22)
(87)不存在什么弯道超车的事情,关注本质最重要!不然即使超过去,也会被超回来。(2018-09-30)
(88)占有率是结果,不是不重要,但不能盲目追求,否则以后有麻烦。(2010-10-08)
(89)扩张的时候要谨慎,我把这个叫足够的最小发展速度,就是兼顾足够和安全的意思,核心是安全。多数人在扩张时用的都是所谓的最大速度,最后一个不留神就翻车了。(2011-04-09)
(90)办企业也一样,死掉的企业哪一家是被别人打死的?还不都是自己犯错死的!世界上长青树企业,哪一家不是中规中矩地按照企业规则在操作?大浪淘沙,在中国、最终在世界上能够站住脚,能够真正做大做强的一定是严格按企业规则办事的企业家。这就像只有九段棋手才能下出职业九段的围棋来一样。”(2001-11)
(91)不存在什么捷径、什么窍门。如果你想走轻松的路,我保证:它比艰难的路更长更痛苦。(2019-07-30)